替雷利珠单抗作为中国自主研发、率先走出国门的PD-1单抗,已在多个瘤种的治疗中强势布局。其在食管癌不同治疗阶段也频频为临床医生带来惊喜。基于此,本期我们将分享替雷利珠单抗作为维持治疗使一例术后淋巴结进展并接受放疗的局晚期食管鳞癌患者持续缓解的病例。希望可为PD-1单抗在食管癌治疗在临床的应用提供参考,并带来启发。 病例提供医生简介 刘文扬教授 医学博士 副主任医师 硕士生导师 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放疗科 CSCO青年委员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肿瘤分会放疗专委会秘书长 北京癌症防治学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常委、青委副主委 一般资料:患者女性,59岁。 主诉:进食哽噎1月余。 病史:患者1月前(2019年6月)无明显诱因出现进食米饭、馒头等固体食物时出现梗噎感。完善电子胃镜及超声内镜后诊断“食管鳞状细胞癌伴胃左淋巴结转移”,遂行“左胸切口食管胃结合部分切除+食管胃弓下吻合+淋巴结清扫术”(2019年7月)。 既往史/家族史/个人史:无特殊。 辅助检查: 电子胃镜检查:距门齿约为34cm-38cm食管下段至贲门可见一溃疡型肿物,肿物溃疡底深且覆以污物,溃疡提不规则隆起,溃疡堤质脆触之易出血(活检6块),肿物处食管腔偏心性狭窄,内镜通过困难但尚可通过。肿物周围距门齿约38cm-40cm贲门肿胀、充血、粗糙。
术前电子胃镜 超声胃镜检查:病变处食管壁内可见一低回声占位,病变主要位于食管壁的右侧壁、后壁,该占位最大厚度约10.7mm,病变回声不均匀,边界不清楚,病变累及食管壁全层,部分层次病变处食管壁外膜中断,与周围组织分界尚清楚。胃左区可见多枚淋巴结,最大约11.7mm×9.0mm,距门齿约28cm-29cm7区可见1枚大小约10.3mm×6.7mm的淋巴结,内壁可见钙化。
术前超声胃镜 CT检查:食管-胃连接部病变,最大厚度1.7cm,病变外膜面欠光整,周围脂肪间隙可见斑片影,考虑为癌;腹腔及胃左区多发淋巴结,大者短径0.9cm,需警惕转移。 术前CT 术后病理:食管髓质型中分化鳞状细胞癌,肿瘤侵透肌层达纤维膜,可见神经侵犯及脉管瘤栓。肿瘤累及食管胃交界,未累及纵隔胸膜。淋巴结转移性癌(1/15),贲门胃左脂肪淋巴结1/5。 1、食管鳞癌(pT3N1M0,IIIB期) 术后第一次复发:2019年9月 PET-CT:胃左区多发肿大淋巴结,最大截面6.6cm×4.0cm,与肝尾叶分界不清,伴代谢增高,最大SUV为12.5,考虑胃左淋巴结转移。
首次复发PET-CT 治疗方案:挽救性同步放化疗(2019年11月) 放疗靶区及计划: 一程计划:95%P1-PTV 45Gy/1.8Gy/25f 二程计划:95%P2-PGTVnd 9Gy/1.8Gy/5f 化疗方案:脂质体紫杉醇240mg+洛铂48mg。因患者出现IV度白细胞减少,未行第2周期化疗。 复查CT:残胃后方不均匀强化结节,大小3.9cm×2.7cm,边界不清,局部与肝尾叶关系密切。
首次复发放疗末CT 疗效评价:PR。 第二次复发:2020年3月 CT检查:原残胃后方不均匀强化结节,同前相仿。其下方新出现局部肿块,包绕腹主动脉全周,6.0cm×2.9cm,边界不清,密度不均伴散在坏死区域,腹膜后多发肿大淋巴结,以上考虑为新发转移。
第二次复发CT 治疗方案:挽救化疗 化疗方案:白蛋白紫杉醇200mg,d1、d8+替吉奥60mg/bid,d1-14,1周期。 复查CT:原残胃后方强化结节同前相仿(一程放疗经治病灶),二次复发病灶包绕腹主动脉全周,较前增大,边界不清,密度不均伴散在坏死区域,考虑病变进展。 疗效评价:PD。 治疗方案:挽救放疗(2020年6月) 放疗靶区及计划: 95%PGTVnd 59.36Gy/2.12Gy/28f; 95%PTV 50.4Gy/1.8Gy/28f 术后第2次复发后放疗靶区及计划 复查CT:腹主动脉周围软组织影,4.9cm×2.7cm,较前缩小。
术后第2次复发放疗末CT 放疗后疗效评价:PR。 免疫维持治疗:2020年8月至今 复查CT:腹主动脉周围多发融合转移淋巴结,较前略缩小,较大截面4.1cm×2.3cm,强化不均匀。
PD-1单抗治疗3周期后 不良反应:治疗期间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耐受性可。 本例患者为59岁中老年女性,局晚期食管癌术后出现腹腔淋巴结进展,挽救性同步放化疗期间出现4度骨髓抑制,仅6月余再次出现新发淋巴结进展,再次挽救性放疗后转移淋巴结病灶缓解明显。目前采用替雷利珠单抗巩固治疗,治疗期间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耐受性可,病灶维持缓解至今,复发后生存目前已经达到15个月。 肖泽芬教授 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 国家癌症中心、医科院肿瘤医院放疗科 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分会食管癌学组副组长 中华医学会北京医学分会放疗肿瘤分会 泛京津冀食管肿瘤多中心专业协作组前组长 北京癌症防治学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课题:承担国际原子能课题、863重点支持课题、首都发展基金、首都特色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科研课题; 获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杰出贡献奖、中国女医师协会五洲女子科技奖。 食管癌起病隐匿,就诊时多为中晚期,预后不佳。与此同时,局晚期患者术后也需要面对较高的局部复发或者区域淋巴结进展发生率。对于这部分患者,指南多推荐同步放化疗及序贯化疗,但对于化疗不耐受的患者来说,治疗手段匮乏。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出现及其优异表现,食管癌的治疗格局逐渐发生改变。 其中我国本土PD-1单抗,替雷利珠单抗的RATIONALE 205研究[1]结果在去年ESMO Asia公布并于今年6月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Clinical Cancer Research上正式发表,这一研究结果也是国际领先免疫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食管鳞癌的证据。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替雷利珠单抗通过Fc段改造,去除了与FcγR的结合,避免了抗体依赖性细胞吞噬(ADCP)效应导致的T细胞消耗,始终保持T细胞杀伤作用,显著增强了抗肿瘤活性[2,3],可以为患者带来更持久获益! 正如本例局晚期食管癌患者术后出现两次淋巴结进展,挽救性放疗后达PR,采用替雷利珠单抗维持治疗8周期,病灶仍在持续缓解中。这为替雷利珠单抗可靠疗效再添一例真实世界的力证。与此同时,免疫治疗期间,患者耐受良好,也反映其可控的安全性。期待替雷利珠单抗在食管癌领域更加深入的研究及探索,使得更多食管癌患者从中获益。 参考文献: [1]Xu JM,et al.Clin Cancer Res.2020 Sep 1;26(17):4542-4550. [2]Lee A, Keam SJ. Drugs. 2020;80:617-624. [3]Dahan R, Cancer Cell. 2015;28(3):285-295.病例总结
收录于合集 #食管一线之光 临床病例荟萃
32个
上一篇食管一线之光 | 免疫联合化疗一线治疗局晚期食管鳞癌患者,2周期PR、4周期持续PR!下一篇食管一线之光 | 新辅助免疫联合化疗治疗局晚期食管鳞癌患者,2周期病理即达pCR!